“成都市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
成功申报为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撰稿:刘丽华 审稿:魏玉君
10月27日,成都市社科联规划办公示了第三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评审结果,我校“成都市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赫然在列。
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科技与学报编辑处带领申报团队三个月不懈努力,成功申报为成都市第三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实现了学校在人文社科科研工作领域,特别是市厅级以上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平台上的“零”的突破。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的关键要素,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历史文化结晶。
“成都市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根植于学校在纺织非遗文化领域多年精耕细作的土壤,依托丰富的行业背景与专业优势,立足成都城市发展的时代背景,致力于成都市的非遗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基地在今后的建设中,将使非遗文化有机融入教学,引导学生传承、发扬非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使非遗传承与公园城市建设相结合,围绕成都国家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和世界文化名城品牌打造,充分发挥资政功能,着力提升非遗文化影响力、传播力,为城市文化发展注入动力;同时,基地将借助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平台,着力打造具有成都特色的非遗文化“会客厅”,吸引各方资源,研究成都非遗在“聚文化”“改业态”“活产业”“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方面怎么助力提升成都的城市能级。最后,通过这个平台,使学校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课题数量、成果转化实效、成果评奖入围得奖概率都能够得到一个较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