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魅力就在于不断地探索和超越,进入21世纪,姚穆院士依然站在纺织科技领域的最前沿,依然活跃在纺织科研第一线,致力于体现国家科技发展方向和关系国际民生经济项目的课题研究,实现着他科技为民、纺织报国的人生理想。”成都纺专尹析明校长向学校近600名师生介绍姚穆院士。12月9日,中国工程院姚穆院士应邀莅临成都纺专,作“纺织产业的现状、机遇、挑战、出路和中国纺织科技工作者面临的任务“的学术报告。
报告会上,姚院士就纺织产业的现状与面临的机遇作了简单分析。他指出,如今中国是全球纺织第一大国,年加工纺织纤维约4000万吨。并且在中国,纺织产业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它是传统的支柱产业、重要的民间产业、国际贸易中有竞争力的产业和在材料等产业中形成有重要创新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据相关部门预测,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将大增,2050年全球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将达到2.53亿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作为纺织纤维产业的新兴产品,目前在飞机产业已经逐渐代替原有的金属,制成的飞机外壳强度较金属外壳提高了10倍,但重量仅为其百分之七十。纺织纤维产品用处广泛,既可直接用于生产服装,也可供应其它许多产业的材料来源。
针对我国纺织纤维产业的原材料资源短缺,需要大量进口,原有的成本优势不复存在等问题。姚院士为此提出了几点看法:开发“可以再生的、可以降解的、可以循环的、对环境友好的生物质资源“,且把品种的质量放在首位;天然纤维尽量使用盐碱地、荒滩地及山坡地等不占用耕地的土地进行种植;废弃纺织品的回收利用;放弃中低档纺织产品的加工,开发高档纺织产品的加工生产,重视“高、新、特、精、优”(高:高性能材料;新:新功能材料;特:特殊结构、特种加工;精:精美时尚;优:优质产品;)的五字方针;注重科学技术的开发与创新。
“作为纺织科技工作者,我们面临着迎接并完成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我们需要沉着应战、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为即将到来的全球第六次科学技术大革命力争作出最大的贡献。”姚院士说。
“纺织和服装是伴随人类诞生的古老学科之一,又是伴随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永恒学科。每个人都可以参加科研创新,尤其是专科院校,你们的教学更能密切的结合生产实践,所有的创新都是从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始的,对科研创新更有益,所以你们并不比别人差,反而更有优势。”姚院士表示,将在技术上全力支持四川地区的纺织纤维产业。
在报告会即将结束时,师生向作出精彩报告的姚院士致敬。尹校长说,“今年八十二高龄的姚院士,在大西北的教学科研第一线上已经奋斗了整整半个多世纪,是我国纺织界德高望重的教育专家和纺织材料专家。他一直在中国纺织材料科学领域进行研究探索与人才培养,为我国纺织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科研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一定要将实际与创新联系起来。在将来,我校师生会共同努力,创造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纺织产业作出贡献。”